抗战物鉴丨泛黄档案里的血泪印记,实证山西矿产劫难_资源_日军_大同

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尊龙凯时网页版 > 新闻动态 > 抗战物鉴丨泛黄档案里的血泪印记,实证山西矿产劫难_资源_日军_大同

抗战物鉴丨泛黄档案里的血泪印记,实证山西矿产劫难_资源_日军_大同

发布日期:2025-08-20 00:38    点击次数:92

80多年前,三晋大地硝烟弥漫。不仅是地理位置的重要,煤铁矿藏的富饶,同样吸引了日本侵略者一双双贪婪的眼睛。

早在全面抗战爆发前数年,日本“满铁”公司就已秘密承担起资源情报刺探的任务,为日后的掠夺埋下伏笔。1937年战火全面燃起后,日军如饿狼般扑向大同、阳泉等核心矿区,通过改造铁路、修建专用运输线,将掠夺的资源加速向本土与前线输送,推行其“以战养战”的罪恶策略。8年间,先后从山西掠走煤炭超2000万吨。

“胜利·烽火——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京津冀晋蒙档案史料展”的展柜中,静静陈列着几本史料。这些史料的字里行间都浸透着侵略者的预谋。它们清晰记录着,日军侵晋期间如何调动满铁、北支那开发株式会社及本土调查部门,织成一张细密的资源勘察网络。

展开剩余56%

1935年,日本商事部庶务课编纂的《山西炭事情》,如同为掠夺量身定制的精密图纸。这份报告系统梳理山西煤炭产业的全貌,从开采技术到煤种特性无一遗漏,最终成为日军侵华后实施资源掠夺的精准导航图。1937年占领山西后,日军即刻依据报告数据将大同煤矿划归满铁经营,“以人换煤”的血腥政策由此铺开。

1944年,日本山西产业株式会社调查课编纂的《山西省五台县东冶镇地方矿产物调查报告》,更将掠夺计划细化到坐标精度。报告中精确标注的矿点位置、详尽的地形地质图与交通路线,连同矿石品位分析数据都清晰标明,让每一寸资源都难逃魔爪。

侵略者的掠夺从来与残暴相伴。“以人换煤”的政策下,数十万劳工被强征至矿场,在非人的条件下掘进;反科学的掠夺式开采,也让矿井塌方成为常态。大同煤矿“万人坑”里堆积的白骨,是资源掠夺最沉痛的注脚。这种掠夺不仅带来即时的苦难,更让战后的山西面临资源枯竭、生态失衡的长久创伤。

日军对山西矿产的疯狂劫掠,对山西来说,是一道深可见骨的伤疤。泛黄档案的斑驳字迹,“万人坑”的刺骨寒风,旧矿场的断壁残垣……都仍在诉说当年的暴行。铭记这段历史,并非要延续仇恨的火种,而是要将苦难熔铸成警钟:唯有国家强大,才能守护家园的每一寸土地,护住地下的每一份宝藏。

采写、编导:李卓馨

视频:杨昊

制图:雷鑫悦

包装:王浩宇

资料来源:山西省档案馆

发布于:山西省

上一篇:6月17日兴发转债上涨0.61%,转股溢价率55.48%

下一篇:再谈数目字管理

Powered by 尊龙凯时网页版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